在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的繁华闹市中,隐藏着一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道教圣地——纯阳宫。这座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古建筑群,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更是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的所在地。2025年7月15日,由山西省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协会、太原理工大学文物保护志愿服务中心联合组织的实践活动,探访了这座被誉为“三晋第一道观”的纯阳宫,感受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与厚重的历史积淀。
实践队员于纯阳宫前合影
一进院:历史的序章
纯阳宫的宫门为解放后重建,采用中国古建筑重檐歇山顶式样,红墙绿瓦,庄重典雅。讲解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纯阳宫的历史沿革:纯阳宫因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(号纯阳子)而得名,现存建筑布局严谨,集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殿、廊于一体,是山西道教建筑的杰出代表,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门前一对明代铁狮威严矗立,东侧雄狮足踏绣球,象征寰宇统一;西侧雌狮抚弄幼狮,寓意子孙昌盛。进入一进院,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达8.8米的四柱三楼式木牌坊,建于清代,绿色琉璃瓦覆顶,檐下九踩斗拱,富丽堂皇。牌坊正额书“吕天仙祠”,背额题“蓬莱仙境”,彰显道教仙境氛围。
牌坊正额图
西侧碑廊长达60米,陈列着从汉魏至明清的石刻造像,包括佛教雕像、墓志铭及民间记事碑。志愿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穿过了碑廊,碑廊中罗列出许多墓志铭、记事碑、佛教造像以及道教造像等,志愿者穿过走廊,感受到了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。东侧假山之上为关公亭,亭中关公骑马铁造像威严矗立,在讲解员的讲解下,志愿者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匠人的雕刻精美,巧夺天工的技艺。
讲解员为志愿者讲解
二进院:道德之门与道教意境
穿过木牌坊,迎面是明代硬山顶式“道德之门”,砖雕楷书“道德之门”四字,中间嵌“正阳书”,相传为吕洞宾之师钟离权所题。讲解员为大家读出并讲解“道德之门”以及门侧草书“龙飞”“虎伏”的牌匾蕴含的故事,这道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字密码与文化重量的门,让志愿者多了几分对传承的敬畏。
图 3为纯阳宫原宫门“道德之门”
二进院内古木参天,藤缠树景观尤为独特,紫藤花开时更添幽静之美。院中明代弥勒铜像与清代普贤、文殊菩萨坐骑铜像并存,展现了佛道交融的文化现象。
三进院:吕祖殿与道教信仰核心
三进院的核心建筑是吕祖殿,纯阳宫因供奉吕洞宾(道号“纯阳子”)而得名,此殿即为宫内主殿。建于明代,单檐歇山顶,黄绿白三色琉璃瓦覆顶,殿前月台围以青石栏杆,规制极高。殿内正中供奉明代铜铸吕洞宾像,两侧侍立童子,庄严肃穆。屋脊排列各式吻兽,寓意消灾避邪,其中螭吻(龙的第九子)尤为醒目。
九宫八卦院的建筑奇观
纯阳宫最精华的部分当属第四进院的“九宫八卦院”。该院底层平面呈抹角方形,八面均为砖券窑洞,象征八卦方位: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,加上中央的“方形三间两层亭”,形成“九宫建制”。上层四角建九角攒尖亭,四面建楼,楼亭间以围廊相连,形成回环往复的独特布局。回廊亭二层有飞桥与北楼相接,漫步其中,恍若置身琼楼仙阁。
图 4为纯阳宫内“方形三间两层亭”
五进院:巍阁与国宝文物
五进院的巍阁是纯阳宫最高建筑,登阁可俯瞰太原市景。阁内潜真洞供奉“纯阳三绝”之一的唐代常阳天尊像(老子像),通高2.56米,汉白玉雕造,神态安详,衣纹流畅,底座铭文记载其造于唐开元七年(719年),同样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。在讲解员的讲解下,志愿者深受震撼,惊叹于雕像的鬼斧神工,仿佛古代优秀的思想文人再现于眼前。
图 5为馆内藏品唐代常阳天尊像
结语:闹市中的历史回响
纯阳宫虽身处繁华都市,却以其幽静深邃的建筑布局和丰富的文物珍藏,成为太原市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。讲解员讲解结束后,志愿者们在庭院内交流感受,收获颇丰。本次纯阳宫志愿活动让志愿者对本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,未来希望能向更多人传播纯阳宫的故事,让这座千年道观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,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活力。
(撰稿人:李政龙 王勤)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