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

2025年07月23日

青春扎根三晋沃土 推普赋能乡村振兴

2025-07-23 09:59:55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
2025年7月9日,太原理工大学“推普新农”先锋队深入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庄子寺村、柏家咀,以青春之力践行乡村振兴使命。这支由新时代青年组成的实践队,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脚下行动,在脱贫攻坚成果的沃土上,播撒普通话推广的种子,书写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山西篇章。

田间地头践初心:在泥土芬芳中读懂"晋善晋美"的脱贫密码

在实践队队长李长殷的带领下,实践队来到庄子寺村,深入基层探寻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地生根。太原理工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伟介绍,偏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,脱贫攻坚战打响后,太原理工大学凭借科技与人才优势,通过定点帮扶、技术支援、教育支持等举措,助力该县于2020年成功脱贫。近年来,该校持续加码帮扶力度,在庄子寺村推广现代农业技术、完善基础设施,并借助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计划,开展普通话普及培训,为村民拓宽增收路。

在庄子寺村,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李鸿鹏带领“推普新农”先锋队挨家挨户走访农户。队员们一边帮着农户拔除田垄里的杂草,一边细致记录下村民们在普通话使用上的实际困扰:方言壁垒阻碍了与外界的顺畅沟通,不少老人学普通话时还总怕“说不好丢面子”。这些来自晋北乡村的鲜活反馈,正化作优化乡村普通话推广方案最生动的“活教材”。

“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,高校会继续既以科技赋能农业,又以教育扶志扶智,切实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。”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伟的话语掷地有声。这番话让队员们愈发明白:推普绝非简单的语言教学,而是为山西老乡架起通向小康的“语言桥”。

推普先锋队与村民进行乡村振兴座谈会

红色沃土铸魂骨:从晋绥烽火中汲取青春担当的精神养分

柏家咀作为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留存着多位革命先辈的旧居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实践团队参观了当地历史展览馆与革命故居。木质院落、斑驳桌椅、泛黄手稿等实物,生动还原了当年的艰苦岁月。队员们认真聆听革命事迹,不时驻足记录。有队员参观后坦言:这些实物比教科书更直观,让人深切体会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。

随后,实践团队在村文化广场举办“红色旋律进乡村”文艺汇演。演出融合朗诵、合唱、情景剧等丰富形式,吸引百余名村民前来观看,现场掌声此起彼伏。党性教育环节,当地老党员为队员们讲授专题党课,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故事。队员们由此深刻认识到:红色基因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,青年当以初心为笔,用实干在基层写下青春答卷。

青春研讨谋新篇:让"晋言晋行"成为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

“推普新农”先锋队随后召开“学习脱贫攻坚精神,堪当民族复兴重任”主题研讨会,围绕脱贫攻坚伟大成就、乡村振兴国家政策及青年使命担当等议题,激励团队成员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

"山西青年就该有股子闯劲!"队员们的话里透着三晋儿女的豪情。他们计划把柏家咀的红色故事编成普通话情景剧,让革命精神在语言传承中焕发新活力;打算用专业知识帮村里设计“乡村振兴”宣传栏,让宣传栏变成“会说话的老师”。这些带着"山西味"的创新举措,正让推普工作接上地气、扎下深根。

此次太原理工大学“推普新农”先锋队的实践活动,为当地带来了文化活力,也彰显了新时代山西青年扎根基层、服务乡村的责任担当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,高校与乡村的紧密联动正持续激发内生动力,而脱贫攻坚精神的传承发扬,也将为更多偏远地区的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当最后一抹晚霞隐入山峦,庄子寺村的振兴故事仍在续写,太原理工大学的帮扶脚步,也将继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推普先锋队与庄子寺村支书合照

(撰稿人:李长殷 薛小萌)


推荐阅读: